已收藏,可在 我的资料库 中查看
关注作者
您可能还需要

亚马逊卖家们,你的产品功能又多又好,为什么干不过竞争对手?

我们的产品功能又多又好,有时候连自己都要被感动了,觉得谁不买谁傻。可是,用户却依然无动于衷,一如既往的支持竞争对手,这是为什么呢?我们一起分析一下吧!

广大的亚马逊卖家,习惯被动应对竞争对手:对手有什么功能,我们也上什么功能,而且要千方百计把这项功能做得更好、更便宜。

不放心怎么办?再多增加一些功能刷刷把公司压箱底的技术和功能都用上去

总算放心了,自信心开始膨胀:我们的产品功能又多又好,自己被感动了,谁不买谁傻,战胜竞争对手一定的。

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骨感。这种盲目追求比竞争对手功能又多又好的办法,经常没有效果。用户对产品的看法和我们往往大相径庭:我们认为功能又多又好,产品价值一定越高;而用户却无动于衷,一如既往的支持竞争对手。

为什么我们的产品功能又多又好,却干不过竞争对手呢

我们从下面几个维度进行分析:

1 Kano模型

根据Kano模型,我们可以把产品功能分为五类:

亚马逊卖家们,你的产品功能又多又好,为什么干不过竞争对手?

图片来源:产品人生

  • 基本功能:理所当然必须满足的核心需求决定了产品能不能用,比如手机的通话功能。这类需求如果得不到满足,客户不满程度会急剧增加;如果得到满足,客户会觉得理所当然,并不会增加满意度。
  • 期望功能:产品差异化和竞争力的来源,决定了产品好不好用,比如手机拍照功能。这类需求如果表现很好,用户满意度会大大增加;如果表现不好,用户不满也会大大增加。
  • 兴奋功能:超出客户期望的潜在需求,决定了产品是否能脱颖而出,比如第一台智能手机。这类需求,如果提供了,用户会被惊艳到;如果不提供,用户也想象不到,不会降低满意度。
  • 无差异功:有可有无、用户并不在意的需求,产品设计时尽量避免。比如,一些用户基本不用的附加功能。
  • 反向功能:提供后满意度下降,产品设计尽量避免。这类需求通常是为了实现公司需求而增加的,比如视频中插播的广告。

显然,只有期望功能和兴奋功能才会打动客户,提高客户满意度其它的基本功能、无差异功能和反向功能都无法打动客户、不会提高客户满意度。

亚马逊卖家们,你的产品功能又多又好,有没有为用户提供期望功能和兴奋功能,有没有避免无差异功能和反向功能呢

2 功能太多,使用太复杂

产品通常由一组功能构成,这些功能组合在一起形成了的产品价值,功能越多,产品价值越高的简单逻辑这样形成了。这个逻辑的成立是有前提的,就是每一项功能都不会对产品体验和使用产生负面影响。

实际上,增加一项功能,都需要增加开发工作量、增加开发时间和成本。而且,随着产品功能的增加、产品的复杂性随之增加,用户需要更高的认知努力或者更多的时间来学习和使用产品。当功能数量达到一定程度后,总的产品价值不会一直上升、而是开始呈现衰减趋势。功能越多,产品价值越高的简单逻辑,此时不成立。

亚马逊卖家们,你的产品功能又多又好,为什么干不过竞争对手?

图片来源:产品人生

因此,产品开发过程中,我们应该取消那些冗余的、微弱价值的功能,把简洁呈现给用户。简洁是乔布斯遵循的设计理念。苹果并没有真正从“0”开始发明产品,而是吸纳了原本比较复杂、还不是很好用的技术,巧妙地把它们变成了简洁的产品我们要让消费者无师自通,不需要学就知道怎么用”,对简洁的不懈追求,最终成就了苹果、也成就了乔布斯。

亚马逊卖家们,你的产品功能又多又好,那你的功能是否足够克制、足够精简,在产品价值与用户体验之间取得了平衡呢?

3 用户强感知

消费者认为产品是什么样,比事实上是什么样更加重要。消费者通常从直观感受(五感: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出发去体验和评价产品,只要直观感受到的产品价值越强,用户购买的欲望就越高、购买决策的阈值就越低;如果顾客无法感知到产品价值、或者感知到的产品价值不强,即使吹得天花乱坠,顾客也不会买单。

通常由于市场推广和直观感受的差异用户感知价值与产品实际价值可能出现下面几种情况

亚马逊卖家们,你的产品功能又多又好,为什么干不过竞争对手?

图片来源:产品人生

3.1 感知价值与实际价值吻合

如果产品价值能够被用户强感知,再加上恰到好处的市场推广,用户感知价值与产品实际价值基本上吻合这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情况,产品销售持续看好

3.2 感知价值高于实际价值

如果产品价值能够被用户强感知,市场推广过度,用户感知价值可能会高于产品实际价值,产品短期销售看好

但是随着商业炒作退潮和用户体验未达期望产品销售会逐渐回落

3.3 感知价值低于实际价值

如果产品价值不能被用户强感知,市场推广将很难出效果,用户感知价值可能会低于产品实际价值,产品想大卖几无可能

亚马逊卖家们,你的产品功能又多又好,那它的价值能否用户五感(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和味觉强感知你的市场推广是否恰如其分,真实的反应产品的实际价值呢?

学习曲线和用户习惯

产品具有强感知的价值,而且确实比竞争对手的价值高,意味着用户一定会选择我们的产品吗其实不然。

卖油翁的故事说明一个道理不经过长年累月的学习和训练、没有持之以恒的毅力和决心,是很难把一件事情做到极致的。道理我们都懂,但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成为卖油翁,因为学习和训练是一件反人性的、极其困难痛苦

正是如此用户经过困难痛苦的学习和训练、逐渐熟悉一个产品并形成习惯后,他们对新的替代产品是比较抗拒的换句话说,随着用户使用习惯的养成,用户需求与产品功能之间形成了强关联,总的产品价值无形中提高了、甚至远远高于产品的实际价值了。

亚马逊卖家们,你的产品功能又多又好,为什么干不过竞争对手?

图片来源:产品人生

因此现有产品竞争,仅仅提供又多又好的功能是不够的必须好到让用户愿意放弃现有的产品及使用习惯重新进行困难痛苦的学习和训练

亚马逊卖家们,你的产品功能又多又好,那它的价值是否到让用户愿意放弃现有的产品及其使用习惯呢

5 十倍好理论

10倍好理论最早出自彼得·蒂尔的《从0到1,开启商业与未来的秘密一书项技术、一个产品必须比它相近的替代品好10倍以上,才能创造出前所未有的价值,才能拥有真正的垄断优势并所向披靡;而那些优势微不足道的产品,通常只是有一点改进而已,很少会有人买。

为什么要好10倍,而不是3倍5倍呢?因为消费者往往会高估现有解决方案3倍以上,而企业会高估自己的解决方案3倍以上

因此你要创造一个比现有解决方案好3*3(约10倍)的产品。只有这样,消费者才有动力和意愿挣脱现有产品及其使用惯性的桎梏,冒着风险去尝试你的新产品

当然,10倍好的产品或技术方案是非常困难的,实际产品开发过程中,尤其是渐进式创新的产品,基本上满足不了。

但是,10倍好作为一种追求极致的产品思维,应该成为每个产品人追求的终极目标,帮助我们打造具有垄断优势的差异化产品,从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6 结论

这个产能过剩的年代,盲目追求比竞争对手功能又多又好的办法,经常没有效果。

我们应该通过Kano模型对功能进行筛选,去除无差异功能和反向功能;对功能数量保持克制,在产品价值和用户体验之间取得平衡;确保核心功能可以被用户五感(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感知;确保核心功能价值足够好,好到让用户愿意放弃现有产品及其使用习惯。

10倍好追求极致的产品思维,应该成为我们产品人的终极目标,帮助我们打造具有垄断优势的差异化产品,从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作者简介

邓小亮:资深产品人,工学硕士,近二十年产品研发及管理经验。

原创文章,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来源:产品人生)

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雨果跨境立场!本文经原作者授权转载,转载需经原作者授权同意。​

分享到:

--
评论
最新 热门 资讯 资料 专题 服务 果园 标签

收藏

--

--

分享
产品人生
分享不易,关注获取更多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