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货分享】Facebook是如何玩好这些广告形式的呢?我觉得核心的有如下两个方面?
一、用户方面,确保广告对用户的伤害定量化地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
上面有一些方式看起来没节操没底线,但是这些方法真的严重伤害了用户体验么?这方面facebook有一整套的数据方法来监测,定量地确保所有产品对用户体验的影响在可控范围内。
1.1 长期监测广告对用户的影响
Facebook广告部门保留了很小的一个比例用户,他们是不看广告的。这部分用户的活跃度数据要比普通用户好一点点。对比这个活跃度数据,facebook可以很精确地定量知道广告对用户的伤害是多少。这个伤害涨一点点,或者跌一点点,公司高层随时都可以看见并采取措施。
在这个基础上,facebook还有更加精细的模型。在每个广告插入的时候,都仔细计算这条插入损失了该用户多少活跃度。插入第N条广告的时候,累计对该用户的活跃度损伤达到了多少。通过这样的手段精细控制每个用户的体验。确保了是每个用户体验都受到一点点损伤,而不是一少部分用户受到巨大的损伤。
1.2 广告本身的用户互动价值参与竞价
因为facebook信息流的排序最核心因素是互动性。所以广告贴的互动性也是纳入考虑的。理论上说,只要广告贴的互动性达到自然贴,那么广告是不必花钱的。这样能激励广告主制作更好的广告。
仅有这一点是不够的。总体来说广告的互动性还是比自然贴差一大截,所以这个补充比较有限,财大气粗的广告主就不在意这方面的节省了。这时候,为了防止广告出现很低俗,有碍观瞻的内容,facebook还监控另一个指标叫x-out。就是每个帖子都有一个小叉,用户不喜欢可以叉掉。每个叉行为都是负分,负分得的多,钱也要多。甚至直接不让显示。x-out这个方式国内有些应用也在学习,比如今日头条。
二、广告主方面,基于转化的广告大大简化了广告投放并提升整个广告体系的效率
互联网广告有如下三代不同产品
1) 按展示收费的广告。这是媒体强势的产物,投放系统不关心广告主效果
2) 按中间效果收费的广告。典型的是百度Google的点击计费广告
3) 按最终转化收费的广告。CPS广告属于这类却很失败,Facebook把这个做活了
第二代对第一代的颠覆性,在百度Google的例子前被很多人了解。第三代对第二代的颠覆性,知道的人还不是太多。
基于转化的广告就是国人常说的CPS广告。在线广告,从展示到成交,要经历层层转化,而且媒体平台到广告主平台都参与其中。所以一个好的转化率系统,需要两边都齐心优化。媒体提供的是展示,广告主要的是成交。两者的目标是不一致的,很多情况下会有冲突存在。媒体说我的曝光量很高了,需要收很多钱。广告主说我的成交很少,没法给很多钱。但是具体问题出在哪一方的系统,就拉扯不清楚了。更大的问题是因为利益的不一致,无法做到上面说的齐心优化。
媒体强势的时候,很多广告是按照展示收费。这样的结果是媒体就不太在意广告主的效果。广告主的效果上不去,广告的价格也就无法提升。
有一些效果广告平台,比如百度Google,就提供了点击这个计费基础。因为这是一个双方交界的点,比较容易在数据上达成一致。这种模式比按展示收费好在媒体关心了第一步的广告效果,也就是点击量。Google和百度的销售人员帮助广告主优化的时候都是围绕提高点击率来,就是这个动机。但是这个做法还不是广告效果最大化。关于如何多生成转化,懂行的广告主会做,不懂的广告主只是觉得花钱多效果少,最终的结果是减少投放。饼就变小了。
对于弱势媒体,在强势广告主面前,会选择CPS广告。但是这种一边倒向广告主的方式也无法使整体效果最大化。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1) 用了CPS,付多少钱都是广告主说了算,在巨大利益的诱惑下,有一些广告主会瞒报成交。2) 广告主无意优化广告创意与转化系统。因为浪费的也是媒体资源,只要不成单,广告主不用掏钱。所以广告体系整体的效果很差。
Facebook的John Hegeman 天才地发明了按照成交优化,按照展示计费的oCPM广告,精妙地解决了这个问题。facebook所拿到的成交数据,就像CPS广告,是广告主反馈回来的。根据这些反馈数据,facebook强大的机器学习系统可以优化整个转化流程,并且追溯到根源上知道每一个展示所带来的价值,然后按照这个价值收费。这个系统有效地优化了整个广告转化流程,既简化了广告主的投放,又有最大化地提升了整个体系的效率。
上面有一些方式看起来没节操没底线,但是这些方法真的严重伤害了用户体验么?这方面facebook有一整套的数据方法来监测,定量地确保所有产品对用户体验的影响在可控范围内。
1.1 长期监测广告对用户的影响
Facebook广告部门保留了很小的一个比例用户,他们是不看广告的。这部分用户的活跃度数据要比普通用户好一点点。对比这个活跃度数据,facebook可以很精确地定量知道广告对用户的伤害是多少。这个伤害涨一点点,或者跌一点点,公司高层随时都可以看见并采取措施。
在这个基础上,facebook还有更加精细的模型。在每个广告插入的时候,都仔细计算这条插入损失了该用户多少活跃度。插入第N条广告的时候,累计对该用户的活跃度损伤达到了多少。通过这样的手段精细控制每个用户的体验。确保了是每个用户体验都受到一点点损伤,而不是一少部分用户受到巨大的损伤。
1.2 广告本身的用户互动价值参与竞价
因为facebook信息流的排序最核心因素是互动性。所以广告贴的互动性也是纳入考虑的。理论上说,只要广告贴的互动性达到自然贴,那么广告是不必花钱的。这样能激励广告主制作更好的广告。
仅有这一点是不够的。总体来说广告的互动性还是比自然贴差一大截,所以这个补充比较有限,财大气粗的广告主就不在意这方面的节省了。这时候,为了防止广告出现很低俗,有碍观瞻的内容,facebook还监控另一个指标叫x-out。就是每个帖子都有一个小叉,用户不喜欢可以叉掉。每个叉行为都是负分,负分得的多,钱也要多。甚至直接不让显示。x-out这个方式国内有些应用也在学习,比如今日头条。
二、广告主方面,基于转化的广告大大简化了广告投放并提升整个广告体系的效率
互联网广告有如下三代不同产品
1) 按展示收费的广告。这是媒体强势的产物,投放系统不关心广告主效果
2) 按中间效果收费的广告。典型的是百度Google的点击计费广告
3) 按最终转化收费的广告。CPS广告属于这类却很失败,Facebook把这个做活了
第二代对第一代的颠覆性,在百度Google的例子前被很多人了解。第三代对第二代的颠覆性,知道的人还不是太多。
基于转化的广告就是国人常说的CPS广告。在线广告,从展示到成交,要经历层层转化,而且媒体平台到广告主平台都参与其中。所以一个好的转化率系统,需要两边都齐心优化。媒体提供的是展示,广告主要的是成交。两者的目标是不一致的,很多情况下会有冲突存在。媒体说我的曝光量很高了,需要收很多钱。广告主说我的成交很少,没法给很多钱。但是具体问题出在哪一方的系统,就拉扯不清楚了。更大的问题是因为利益的不一致,无法做到上面说的齐心优化。
媒体强势的时候,很多广告是按照展示收费。这样的结果是媒体就不太在意广告主的效果。广告主的效果上不去,广告的价格也就无法提升。
有一些效果广告平台,比如百度Google,就提供了点击这个计费基础。因为这是一个双方交界的点,比较容易在数据上达成一致。这种模式比按展示收费好在媒体关心了第一步的广告效果,也就是点击量。Google和百度的销售人员帮助广告主优化的时候都是围绕提高点击率来,就是这个动机。但是这个做法还不是广告效果最大化。关于如何多生成转化,懂行的广告主会做,不懂的广告主只是觉得花钱多效果少,最终的结果是减少投放。饼就变小了。
对于弱势媒体,在强势广告主面前,会选择CPS广告。但是这种一边倒向广告主的方式也无法使整体效果最大化。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1) 用了CPS,付多少钱都是广告主说了算,在巨大利益的诱惑下,有一些广告主会瞒报成交。2) 广告主无意优化广告创意与转化系统。因为浪费的也是媒体资源,只要不成单,广告主不用掏钱。所以广告体系整体的效果很差。
Facebook的John Hegeman 天才地发明了按照成交优化,按照展示计费的oCPM广告,精妙地解决了这个问题。facebook所拿到的成交数据,就像CPS广告,是广告主反馈回来的。根据这些反馈数据,facebook强大的机器学习系统可以优化整个转化流程,并且追溯到根源上知道每一个展示所带来的价值,然后按照这个价值收费。这个系统有效地优化了整个广告转化流程,既简化了广告主的投放,又有最大化地提升了整个体系的效率。
精选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