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马逊卖家索评,弄巧成拙催来差评
很多做亚马逊的卖家会把评论看的异常重要,几乎看成是打造新品的必杀器。于是为了能让买家留评,像疯了一样送产品邀请买家,为了得到好评一二,更是每天发邮件给买家,好话说尽,只怕恭维的太含蓄。
近日,小编看到了两位急于求评卖家的真实案例,拿来与各位分享。
案例一:测评成本高,最重要的是招来了跟卖
有卖家为了推新品,疯狂做测评,结果有两种:1、成功得来好评,喜上眉梢,想着我的新品终于有机会大量出单了(结果有待验证);2、遭来买家反感,不仅不留评,我还心安理得拿你得产品,甚至招来跟卖。近日,有卖家就遇到第二种情况,又是送产品,又是恭维,一个测评花费了近百美元后,得来的不是好评,而是跟卖。懵逼了,心哇凉哇凉的!
自食这样的恶果,本就该在预料之内吧。恶意操作评论的行为是被亚马逊所禁止的,亚马逊的删评运动,非VP五星好评是重灾区,你说慌,亚马逊的大数据中心不给你机会。
另外,还有上门要产品的买家,主动要求说,要给你留5星好评的买家,一定也要谨慎,他们有可能是想吃免费午餐,甚至是恶意竞争,去了解你的产品,然后进行跟卖。
案例二:催评反而催来差评
测评被禁止后,有卖家又拿出一招——催评。凡是出单的产品,都要给买家发邮件要求留好评,以此来带动新的订单。其实,催评不仅你在做,亚马逊也在帮你做。售出的每个产品,亚马逊都会帮你催评。
当亚马逊帮你做过催评后,卖家再不厌其烦向买家催好评,换位思考一下,又会有多少买家去看催评邮件呢?遇到心情不好的买家,可能会催来差评,近日,也有卖家遇到这样的遭遇。
近期两个真实案例,为卖家带来的不是好评,而是心塞。评论固然重要,但对于留评不该动这样的心思:恶意操作评论或者催好评最终落得哑巴吃黄连有苦难言的下场。
无论是不是新品,转化率都与多种因素有关,并不是单靠评论一种途径就可以轻松出单的。当然,获取评论也是关键的一步,但是卖家对待评论的态度应该是积极争取,把握度量,绝对不操作评论。与其挖空心思耗费大量的人力、精力、财力试图靠恶意竞争获取评论。倒不如把更多的时间用在选品、listing优化或别的方面。成功的途径本就不止一种。
近日,小编看到了两位急于求评卖家的真实案例,拿来与各位分享。
案例一:测评成本高,最重要的是招来了跟卖
有卖家为了推新品,疯狂做测评,结果有两种:1、成功得来好评,喜上眉梢,想着我的新品终于有机会大量出单了(结果有待验证);2、遭来买家反感,不仅不留评,我还心安理得拿你得产品,甚至招来跟卖。近日,有卖家就遇到第二种情况,又是送产品,又是恭维,一个测评花费了近百美元后,得来的不是好评,而是跟卖。懵逼了,心哇凉哇凉的!
自食这样的恶果,本就该在预料之内吧。恶意操作评论的行为是被亚马逊所禁止的,亚马逊的删评运动,非VP五星好评是重灾区,你说慌,亚马逊的大数据中心不给你机会。
另外,还有上门要产品的买家,主动要求说,要给你留5星好评的买家,一定也要谨慎,他们有可能是想吃免费午餐,甚至是恶意竞争,去了解你的产品,然后进行跟卖。
案例二:催评反而催来差评
测评被禁止后,有卖家又拿出一招——催评。凡是出单的产品,都要给买家发邮件要求留好评,以此来带动新的订单。其实,催评不仅你在做,亚马逊也在帮你做。售出的每个产品,亚马逊都会帮你催评。
当亚马逊帮你做过催评后,卖家再不厌其烦向买家催好评,换位思考一下,又会有多少买家去看催评邮件呢?遇到心情不好的买家,可能会催来差评,近日,也有卖家遇到这样的遭遇。
近期两个真实案例,为卖家带来的不是好评,而是心塞。评论固然重要,但对于留评不该动这样的心思:恶意操作评论或者催好评最终落得哑巴吃黄连有苦难言的下场。
无论是不是新品,转化率都与多种因素有关,并不是单靠评论一种途径就可以轻松出单的。当然,获取评论也是关键的一步,但是卖家对待评论的态度应该是积极争取,把握度量,绝对不操作评论。与其挖空心思耗费大量的人力、精力、财力试图靠恶意竞争获取评论。倒不如把更多的时间用在选品、listing优化或别的方面。成功的途径本就不止一种。
相关标签:
精选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