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SheIn总营收近10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超600亿元),这让不少同行羡慕不已。
SHEIN的出现,让市场明确了出海企业的标杆,即将上市的消息也在鼓舞中不少中国品牌出海。
南极电商CEO张玉祥自建B2C跨境电商平台,品牌为Fommos,预计将在2021年7月上线。
2020年9月,原衣二三COO王琛也入局出海快时尚行业,公司还未注册就获得了来自硅谷A16Z、IDG资本、德迅投资等机构的近千万美元融资。
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和全球年轻一代认知的变化,将为中国企业打造全球品牌提供有利的环境。
根据相关调查,世界范围内的Z世代都对中国有着良好的评价,而既然被消费主体看重,那么趋势是必然是好的。
品牌和企业的发展也离不开国家趋势的支持,在经济双循环的大背景下,品牌出海是必然趋势。
毕竟国内市场虽然大,但是也有一个存量,而海外市场广阔,更有利于品牌发展壮大。
根据CBN数据,2020年,美国社会零售总额约34万亿元,电商的零售总额约5万亿元,仅占社会零售总额的14.5%。另一个数据显示,Amazon的GMV每年保持着40%~50%的增长。
也就是说,乐观估计仅美国市场,电商在未来2~3年内就有巨大的增长空间。
在竞争激烈和成本加剧的情况下,不少品类很容易触及到国内市场的天花板。
面对增长瓶颈,开辟海外市场将迎来更多的机会和市场份额。
在国外市场获得的声誉,又可以反哺国内市场,形成良好的信用背书。
在《BrandZ 中国全球化品牌 50 强》报告中,BrandZ 全球总裁、凯度中国 CEO 王幸如此评价中国品牌的全球化价值。
“中国全球化品牌在国际市场上扮演着双重角色。登上国际舞台时,它们不只是在销售产品和服务,更是在掀起一场规模宏大的‘改造’运动——改造全世界对中国以及中国品牌的印象和评价。”
过去,因为老牌企业全球化意识较弱,所以很少走出去。
现在新品牌可以依靠良好的趋势跨境出海,树立打造全球品牌的意识,像SheIn一样去更广阔的市场寻找机会。
1、直接面向消费者,缩减中间渠道 2、采用直接面向消费者的营销和沟通渠道,重视消费者意见 3、产品线专注,SKU 数量不多,重视产品的设计,功能性 4、重视社交媒体营销,重视品牌理念和消费者体验 5、“DTC”(Direct-to-Consumer )品牌理念的核心:过滤掉中间成本(营销,包装),直击产品成本,也就是祛除品牌溢价。
DTC 模式比较成功的企业有什么特点?主要体现在“三力”:产品力、运营力、品牌力。围绕这三力,我们需要思考并找到以下3个问题的答案,只要掌握了技巧方法,那么怎么做DTC品牌出海就迎刃而解了。
1, 怎样突出产品的可持续性和竞争力?
2, 怎样通过数字营销、海外引流,去把产品告诉更多的人?
3, 怎样建立品牌的护城河,提升品牌壁垒?
其实,这“三力”也是品牌出海的底层逻辑,需要通过产品和运营来共同塑造品牌形象,再以品牌形象反哺产品和运营,这是一个收割业务的效应三角结构。也就是说,三者相辅相成,互相成就。
(1) 产品层面 有人表示就选品而言,重要的不是方法,而是思维。因此建议大家不要盲目地追求爆款,而是要思考某一款产品会爆,要先学会反推背后的逻辑,再深挖在这个过程当中优化产品的路径,这才是一个好的选品思维。
(2) 运营层面 作为卖家,在运营角度上,首先在推广的运营层面(素材、主页、内容)突出品牌化,然后将广告素材、页面的相关度做好,从购买、物流、售后等层面注重广告受众体验的问题,将客户体验和内容做到精细化,这才是一个好的推广逻辑。
(3) 品牌层面 中国 DTC 企业普遍不擅长讲述品牌故事,尤其在面临海外不同市场不同文化的背景下,对企业塑造品牌故事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对于中国 DTC 企业整体较为薄弱的品牌建设方面,建议树立长远的眼光,向成熟的 DTC 品牌学习,建立品牌规划,不断打磨品牌故事,用有效的方式传递给消费者,持续打好品牌建设的攻坚战,从而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
BrandZ 全球总裁、凯度中国 CEO 王幸在《BrandZ™ 中国全球化品牌 50 强》报告中,评价了中国品牌的全球化价值。他表示,“中国全球化品牌在国际市场上扮演着双重角色。登上国际舞台时,它们不只是在销售产品和服务,更是在掀起一场规模宏大的‘改造’运动——改造全世界对中国以及中国品牌的印象和评价。”在此,我们也特别期待有更多中国品牌能依靠良好的趋势跨境出海,乘风破浪!
搭建一个DTC网站,在技术上已经非常容易实现,用shopify模板就可以做出来。但要建立一个真正有流量、有转化的DTC品牌却是要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的:比如要有精准的话术,差异化的产品、能打动用户的照片和视频,这些都需要你与设计师还有三方服务商协同作战,反复磨合。所以我的建议是在做DTC品牌之前,可以先把你的产品放在众筹网站上测试一遍。
早期的海外众筹网站主要是针对科技产品,像无人机、智能手表一类的,但是这两年智能硬件慢慢退潮,这些平台自己也面临转型,很多众筹平台的创始人都明确表示了未来的发展重点就在消费品。
比如我们的首个产品就是先放在了kickstarter上做众筹,因为它的平台展示页做的非常好,有视频、有文字、有discount,在早期完全可以充当一个临时的自建站;此外它本身也是一个社区,像DTC一样,上面的用户可以和品牌方进行非常深入的交流,他们会真心地给你提意见:比如产品可以怎么改进,他为什么会去买这个东西。在项目冷启动阶段,众筹可以给你带来第一批种子用户,所以其实我更愿意叫它预售。
众筹的劣势是转化率会低一些,例如kickstarter是先付款两个月后再收货,此外还需要注册ID、绑定信用卡等等,一部分消费者可能会因此放弃购买,但是反向来说,这是其实也是一个很好的产品测试,你的第一波用户反馈不需要等到他们收货后才能拿到,如果预售卖的不好,就可以慢慢改进。对于那些一年收入在几十万美元级别的早期品牌,众筹是一个从0到1非常好的过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