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大量进口、违法报关或者走私等原因,中国服装在当地市场的价格过低,已经严重冲击到部分秘鲁服装生产商和销售商的饭碗。当地代表纷纷呼吁政府对来自中国的鞋产品采取限制措施。如今,反倾销调查正考验着中秘两国之间的贸易关系。有关人士指出,为了减少两国之间的贸易摩擦,避免两败俱伤的局面,中国企业应考虑如何化解当地人的就业问题,而秘鲁也应该借助“中国制造”来提升本国的竞争力。
雨果网从《中国鞋网》及秘鲁《商报》最近的报道中得知:秘特鲁西略市(Trujillo)皮革和制鞋协会主席罗卡•莫兰(Roca Morán)称,由于从中国进口的鞋子以倾销价格、低价报关的形式大量涌入当地市场,使当地制鞋业正经历着巨大的危机。
据悉,中国鞋产品已经占据了当地50%的市场份额。
在秘鲁经济财政部长路易斯(Luis Castilla)召集拉利伯塔大区贸工商会会议上,有关人士表示,该协会请求确定各类鞋产品的进口参考价格,以避免中国产品的低价倾销。同时该协会还反映,中国企业从当地大量收购皮革,造成当地制鞋原料的供应紧张,加剧了当地制鞋产业的危机。
有关数据统计,秘特鲁西略市当地鞋业生产商以前每月平均生产2400双,但最近只能生产720至1200双。
此外,秘鲁服装也受到了中国服装的冲击。由于中国的低价报关和倾销出售,再加上政府的采购不足,2013年前8个月,秘鲁服装出口订单较上年同期减少了20%。这一现象引发了秘鲁相关出口商的担忧,服装订单的减少不仅波及大型服装出口商,就连一些小型服装生产企业也受到影响。2005年到2012年,秘鲁共有1.4万家服装纺织厂关闭,共计失业人口9.4万。
“中国制造”一方面让很多秘鲁中低收入家庭享受物美价廉的商品,但另一方面,部分产品与秘鲁本土产商品的竞争又导致当地人对中国产品的不满,甚至令其工厂倒闭,人口失业率上升。当“中国制造”触及到饭碗,就有可能促使贸易保护主义抬头。
雨果网了解到:中国鞋服对秘鲁的冲击反映了中国与新兴经济体之间贸易格局的问题。据悉,秘鲁有关机构今年6月发起对中国服装产品的反倾销调查,此案共涉及276个税号的产品,几乎囊括了整个服装纺织行业。在阿根廷,中国台式电扇、滚珠轴承、无缝钢管等产品一同样遭遇阻击。在巴西,中国的陶瓷餐具、汽车轮胎等产品也不能幸免于难。
尽管摩擦不断,但依旧阻止不了中国对拉美地区的投资,2012年中国就成为拉美地区第三大投资来源国。从全球范围来看,产业竞争已经成为制约“中国制造”走向世界的主要问题之一,因此在国家之间的贸易对话,应建立在互相尊重的基础上,毕竟我们身处的是个自由市场的大环境,应学会取长补短,学会适应竞争。(编辑:何志勇)
【欢迎关注雨果网官方微信号:cif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