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ver Given号货轮因遭遇强风和沙尘暴在苏伊士运河搁浅,造成全球海运大瘫痪,目前多艘船选择放弃等待,绕路好望角;深受战火摧残的叙利亚不得不在国内施行燃油供给,以应对可能发生的石油供应链断裂的危机。
苏伊士运河官员原本预计上周六(3月27日)夜间,多艘挖泥船运抵苏伊士运河后在涨潮的助攻下能够火力全开,但天不遂人愿,救援团队在松开船头、释放船舵、螺旋桨等方面取得了进展,但船只仍未脱困。
据Ever Given号的船东Evergreen Marine称,现场仍在马不停蹄地实时挖泥工作,于当地时间下午2点(美国东部时间上午9点)尝试着上浮船只。
同时,根据运河服务商Leth Agencies提供的数据,积压在该地区等待的船只已增至327艘。其中,151艘在运河上,42艘在大苦湖(Great Bitter Lake)中段,134艘在塞得港。
不过最新消息显示,日前在苏伊士运河触底搁浅的“长赐”号货轮已经摆正船身。两位海运消息人士称,该货轮已经恢复了“正常航线”。
据叙利亚石油和矿产资源部表示,此次货轮搁浅苏伊士运河的事件不仅触发叙利亚的石油供应链断裂危机,还造成大批石油及石油制品运输延误。
叙利亚国营新闻社SANA发文,为应对燃料危机,部分中东国家被迫对以柴油和苯为主的石油衍生物施行定量供给,以确保产品供应链在尽可能长的时间内保持稳定。SANA援引叙利亚石油和矿产资源的声明,表示医院、供水站、通信、电力等基础设施正常运转都离不开燃料供给,采取这一措施是为了保证叙利亚社会运行基本稳定。
叙利亚将继续石油配给,直到苏伊士运河的恢复正常通航。
Ever Given号的高度与帝国大厦相差无几,自上周二(3月23日)在埃及运河中遭遇40节风和沙尘暴后搁浅至今,事故调查团队表示不排除人为操作的失误或船只技术问题。
苏伊士运河是世界上最繁忙的水上要塞之一,船只搁浅造成苏伊士运河交通瘫痪,对本就岌岌可危的全球供应链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随着时间的推移情况将不断恶化。
Evergreen Marine表示,苏伊士当局已经聘用荷兰SMIT Salvage和日本Nippon Salvage两家专业打捞公司参与到船只起浮的工作当中来。挖泥船已经从22.4万吨的船头左舷周围清理了超过2万吨的的沙子和泥浆。苏伊士运河河岸一侧的船头已经松动,船尾的清理工作也已完成。该船的船舵和螺旋桨已经可以正常使用,将外部支援里应外合,加速船身脱困。
苏伊士运河管理局(SCA)负责人奥萨马-拉比(Osama Rabie)上周日(3月28日)在接受埃及Extra News的电话采访时表示已经设法让船向船头一侧移动了4米,向船尾一侧移动了4米,船舶拖动进度尽管收效甚微,但相较于前两天纹丝未动的情况已经取得了相对不错的进展。埃及政府的C计划是卸货。
拉比还补充到,希望国际社会能对埃及及海运贸易目前遭遇的困境伸出援手,埃及本土缺乏高位的起重机,船头集装箱的卸载工作是非常棘手的问题。拉比上周六的新闻发布会即表示Ever Given号载有1.8万个集装箱,但目前没有够得到集装箱的起重机。
中国、美国、希腊和阿联酋几个国家已对事故地点派遣救援团队或物资。
埃及总统阿卜杜勒-法塔赫-塞西每天都询问涉事船只的脱困进度,参与对卸载集装箱设备的采购决策。
SMIT Salvage的兄弟公司Boskalis表示,另外两艘重型拖船于上周日傍晚时分抵达Ever Given号。这两艘拖船的总牵引能力约为400吨,不过花费了数个小时才挂上Ever Given号。
Boskalis的CEO上周五表示,这两艘拖船的额外拉力,搭配挖泥船和40到50厘米的涨潮的浮力,利用船尾作为支点能够撬动深陷泥泞的船头,让船只重获自由。如果这一计划失败,就不得不卸货以减少船只的吃水量。3月23日,Ever Given号在从中国驶往荷兰的途中搁浅。根据3月21日拍摄的卫星图片,每隔2至3公里就能看到船只,而3月25日拍摄的照片显示,堵塞船只已经延伸至400米。价值数十亿美元的重要货物积压在数百艘航路受阻的船只上,其中约有十几艘船运载的是牲畜。非政府组织国际动物组织的欧盟主任Gabriel Paun警告说,船只上数千枚“定时生物炸弹”,不仅将导致船东公司遭受巨额亏损,动物尸身可能引发的生态危机也不容小觑。
根据路透社最新的报道,Ever Given号在救援队伍的努力下成功重新上浮。法新社援引海上交通追踪网站消息称,货轮已经开始移动,逐渐离开运河的西岸。
(来源:跨境物流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