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实际上自建站分两类,一类是B to B模式,一类是B to C的这个模式。
B to B的自建站主要传递的是企业和品牌形象,基于to B的销售渠道,更应该叫跨境贸易,而不是叫跨境电商。
现在国家对于B to C的这种海外销售业态是非常重视的,至少我看到在公开场合提到“跨境电商”已经超过五十次了。同时,我们也能看见一些国家层面的利好,当然这个利好是多方面原因导致的。
就像我们2021年发生了一些封店铺事件、平台跑路事件、卖家合规事件等等。因为平台在经营方面有一些天然的短板,尤其是以国外为主导的这种平台,我们中国卖家是没能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的。
政策利好这块,就拿深圳来说,在2021年下半年,已经针对经营了一定时间、经营数据量也还不错的这种独立站企业进行了一些补贴,总金额大概在1.5个亿,我也有幸参与了一些内参交流。
除此以外,深圳地区还针对一些优质的独立站服务商进行了补贴,总金额大概是在1个亿左右。深圳的独立站补贴政策只是一个缩影,但深圳政府的这种导向其实非常明显,就是非常希望我们的卖家把经营权掌握在自己手里。
我们看到的跨境平台,尤其是一些国外的平台,刚开始做的时候,虽然他们的入门门槛比较低,还提供一站式的服务,但这种一站式服务对于卖家来说,本质上就是一种限制。相对于平台开店,独立站无论从建站、推广、收款还是物流方面,都有多种方式可以去完成。
当然在选择的过程中,也有很多国内的优质服务商去与国外的服务商形成竞争。比如说推广,过去很多卖家可选的是谷歌和facebook,但是现在也有更多的卖家开始使用tiktok,实际上这就是一种流量的多元化。
我们现在看到国内的这种建站公司确实也很多,这是一个行业的基础建设,过去可能做的人少,但是政府导向了,无论是卖家还是基础服务的链条,从业者一定会越来越多,优质的服务商也会不断涌现。
我认为不仅是深圳,独立站在未来将成为一个发展趋势。我们的卖家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了解自己的核心优势,同时洞察出一些红利期的话,相信会在这个浪潮里面取得领先。
2021年自平台封店之后,我接触的一些跨境圈朋友也发生了一些变化。有的朋友从一开始就是从事独立站的,一些国内知名的工厂、知名的品牌方,趁势就上市了。一些亚马逊的平台卖家,包括国内天猫京东上的大店铺,已开始去往独立站方向去导入了。
我更多的接触了一些新朋友之后,感觉到很多的人实际上对这个赛道都很关注。因为我们中国过去在商品销售过程中,实际上还是以物美价廉的标签为主,很难做到有品牌化。目前可能很多国人认知到的一些品牌,比如安克、Shein、Patpat,像Patpat,在这两年总的融资金额大约在50亿人民币,这是一个非常大的融资数字。
所以无论是政府还是资本,或是我们的卖家,实际上都是看中了“品牌建设”与“DTC品牌出海”模式下的新机遇。
DTC出海,实际上我们需要克服的困难还是蛮多的,比如DTC出海如何进行品牌化,我相信很多人是没有概念的。DTC赛道如果我给一些建议,首先切入的话,尽量先不要大。因为品牌的建设在各个区域是不同的。
比如说国内因为流量相对集中在几个顶部平台,所以实际上只要在这个顶部平台推动到前三名啊,就会非常厉害。但是国外的流量非常分散,因为国外可能一个国家也就不到一亿人。语言、文化、宗教很多东西,我们的中国的卖家其实并不知道啊,那么这时候其实在做这些事情的时候。应该去采用什么样的方式呢?一定是小步试错,谨慎探索。
但是这些领域里面,我认为哪些机会又更大呢?比如说千人千面的这种产品,像服装就是一个好的赛道。当然我只是拿服装行业举例,因为每个人看到一件服装的喜欢程度是不一样的,他的穿着场合可能也是不一样的。所以理论上来说,任何一款服装都有人喜欢啊,这就是一个产品本身的千人千面的特征。这种特征我相信还有很多行业,比如说艺术品行业。
那同时还有哪些领域容易产生自传播呢?像我们公司大约有一半的伙伴是程序员,我发现他们用的鼠标、键盘,都是跟我理解的这个键盘、鼠标不太一样的。实际上每个员工入职的时候,我们公司都给配,但是很多人不用公司配的,而且他们用的这种键盘敲击起来,声音叮叮当当的。我以为这个键盘感觉质量很差,因为用起来声音太大,结果我跟他们聊的时候,他们说这个键盘可贵了,一千多块钱呢。我说那这么贵,为什么你喜欢,他们说就喜欢这个键盘敲击的这种声音,会带给他们写代码的灵感。
不管在哪个领域,我相信都有这种追求一些独特性的群体,我们不在那个领域,所以我们根本不知道。像程序员的这个群体,我称之为叫极客群体,他们是对于产品的性能很有追求的,所以它对于产品的挑剔性也更强。像极限运动者、摄影爱好者、宝妈也可以说是某个领域的极客群体。因为这类消费者只要你一次能把他们服务好,超出了客户预期,消费者很满意的话,那实际上这个客户很有可能会再次购买,同时他们还极易形成自传播效应,这时候我们的企业经营就稳了。
对于独立站经营,实际上最缺乏的其实是流量。因为过去一百个人分的流量,但是现在可能有五百个人涌入这个赛道。这个流量的价格它就会上升,成本就会急剧升高。那这时候可能本来那一百个人还能挣钱,甚至勉强两百个人也能挣钱,现在五百人了,已经大家就都不挣钱。那这个时候其实企业经营的核心也就是在如何做好品牌化,如何通过自传播让客户自己来,如何做好私域流量,如果在这方面企业能走好的话,企业就会更稳健一些。--
那独立站机遇又会间接给跨境金融赛道带来哪些机遇?因为今天第一个话题聊的RCEP,我们就先从RCEP的这个视角去入手。
实际上RCEP的成员国在跨境电商基础建设上是还不够完善的。比如说信用体系、支付场景的建立,这时候国际通用的信用卡就少。国际信用卡的卡组织针对消费者都提供强大的保障。比如说买了东西不满意,那这时候就可以申请拒付,这时的拒付实际上是对消费者的一种保障。
但如果是其他支付方式,比如说货到付款的这种方式。我拆开时货看着没问题,结果拿回去一用,哎,是坏的,但是款都付了,可能追溯起来就很困难。所以在消费市场真正成熟发达的区域,就蛮喜欢用信用卡支付的。但是RCEP成员国在信用卡的普及上是相对有限的。
这个时候,如果我们要在成员国内进行跨国销售,就需要了解当地流行的支付方式。比如东南亚地区的主流本地支付方式有哪些,然后找支持这些本地支付的支付公司为独立站商户提供支持,这就给了消费者更多的付款方式选择、更便捷的支付体验和超出预期的付款享受。
(来源:跨境冯援)
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雨果跨境立场!本文经原作者授权转载,转载需经原作者授权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