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收藏,可在 我的资料库 中查看
关注作者
您可能还需要

超4000亿美元货加关税,跨境电商卖家已杀出10条血路

特朗普2.0时期应对关税风险的10条短中长期策略

本文经授权转载自:跨境眼

作者|林熹

蛇年开工,跨境电商人都在讨论同一则消息。

2月4日起,美国对进口自中国的商品加征10%的关税,即使是价值低于800美元的直邮小包货物也不再享受免税权益。

此新政一次性波及超4000亿美元中国商品,在一定程度上打压了跨境电商行业新年开工的心情。

但跨境眼亦注意到,面对未来不明朗的贸易局势,“不出海就出局”的行业共识依旧,直面风险又无惧风险已经成为2025年出海的底色。

智者预见风暴,并在宁静中行动。行业中最有先见之明的出海企业家在2024年底就提前启动了应急预案,后者后觉者则在开年后灵活变通了2025年出海路径。

今日,跨境眼梳理了特朗普2.0时期应对关税风险的10条短中长期策略。

小贴士丨美国关税影响下,卖家该如何应对这一变化,保住销量与利润?2月24日,雨果跨境将邀约行业大卖、平台高管及相关资深人士做专题讨论和交流,帮助卖家答疑解惑,点击此处立即报名私享会!

短期策略:“抢出口”,临时仓

从前几次中美贸易摩擦的经验看,“抢出口”是短期内最立竿见影的应对之策。

所谓抢出口,即在关税税率提升前,大量备货以最大化享受低税率,同时避免后续可能激增的通关风险和关税风险。

实际上,在2024年底(特朗普当选后),就已经出现了一波明显的“抢出口”行情。

中国海关总署的数据显示,2024年12月我国出口商品达3356.3亿美元,同比增长10.7%,环比增长7.6%。单月出口为全年最高,增速强于预期,远超出季节性波动范围,具有极强的“抢出口”特征。

据跨境眼的走访,相当大部分卖家在2024年底就做了提前备货(或超额备货)的动作,多家海外仓服务商亦反馈2024年Q4季度的入库货量出现明显增长。

尤其是电动汽车配件、储能、医疗器械等高风险产品,卖家们不仅提前备货,还在积极考虑新的海外仓布局或租用临时海外仓。

需要提醒的是,抢出口只能作为一个应急的选项,其背后的库存风险不容忽视,2017-2023年的去库存周期就是前者之鉴,并且产品货值越高,过量备货导致的滞销风险、仓储成本、资金流压力越大。

再者在上次中美关税博弈中,每轮关税加征周期间隔时间一般在半个月-8个月之间,但此次的新关税政策落地速度极快,窗口期缩短,加大了卖家实施“抢出口”的难度。

此外,即使赶在关税威胁发出后“抢出口”,仍存在在途货物被纳入制裁清单的风险。在众筹、预售等销售模式下,商品生产与交付周期更长,订单被波及的风险甚至更大。

中期策略:加价、降税、联合、降本

短期看,关税风险可以通过调整备货节奏来规避一二,但终究非长远之策。

据跨境眼走访,不少卖家表示将通过提升售价、利用税收优惠政策、向上下游转嫁、内部降本控费等策略来对冲关税成本的上升。

有工贸一体卖家分享到,他们不太担心中美之间的贸易战。其一,他们已经做好分散布局,美国市场占比不足10%;其二,他们的产品溢价较高,当前利润率能承受住额外的税负;其三,如果税率涨得太大,他们将提价,涨价后的商品仍比美国本土生产的商品有价格优势。

厦门今众唯电商总经理詹劭勋表示,假设关税加征率在20%以下,他们通过直接加价来对冲新增的关税成本,预计加价后的负面影响并不会很大。只有当加征幅度远超承受范围时,才会考虑转移供应链到东南亚等地区。

TKtalker的CEO 10K指出,跨境电商已经不是简单的“搬运工/卖水人”,来自中国供应链的商品在跨境电商企业的运营下,会经历二次研发、品牌营销、客户服务等增值环节。如今热销海外的中国产品已经能够承受得起一定的溢价调整。

此外,近年来我国频频出台各项扶持跨境电商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合规利用此类政策将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卖家的税负。

例如2025年1月27日起施行的以跨境电商出口海外仓(简称出口海外仓)方式出口的货物可适用的离境即退税”政策。

需要提醒的是全(半)托管模式下商家没有定价权,难以使用价格转嫁手段抵御关税风险,也不涉及通关环节,可借力的税收优惠政策较少,需提前考虑通过上下游共担及内部降本控费等方式来应对。

长期策略:多市场、多客户、多路径、多产品

从更长期看,跨境电商企业还需通过调整商品出口路径,来降低单一市场风险、客户替代风险和关税风险。

其一,投资海外替代市场,减少对美国市场的依赖。

2018年贸易冲突以来,中美双方都加大了与其他贸易伙伴的合作。美国主要从北美、亚洲等地区寻求替代,而中国则更多地转向欧盟、东盟、拉美等地区。

其二,尝试新渠道,对冲客户替代风险。

在贸易摩擦中,卖家应化被动为主动,提前拓宽客群,增加灵活性。思路包括参加国际展会,拓展线下渠道(以欧洲中大件卖家为主);借力托管模式轻量入局如TikTok、Temu等“出海四小龙”平台;自建独立站,于私域中沉淀核心客户等。

其三,针对供应链的挑战,有条件的卖家可考虑绕道他国生产,再销往美国,这也被称为“出口转移”或“产能出口” 。

需要提醒的是,伴随着美国与中国,乃至欧洲、加拿大、墨西哥等地区的贸易冲突加剧,转口贸易亦存在被加征关税的风险。

其四,多元产品布局。

这里一方面指的是多元产品线布局,尤其是主营“关税敏感型”产品的卖家,另一方面指的是产品采购路径的多元化,可以加大本土采购和第三国采购。

(封面图源:图虫创意)

(来源:雨果网的朋友们)

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雨果跨境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雨果跨境取得联系。

分享到:

--
评论
最新 热门 资讯 资料 专题 果园 标签 百科 搜索

收藏

--

--

分享
雨果网的朋友们
分享不易,关注获取更多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