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采访的用户刘女士,与语翼平台的大多数用户相比,最特殊的地方莫过于她太专业了。
北京外国语毕业,英国纽斯卡尔口笔译硕士,随后又在英国创立了自己的公司,这使得她同时兼具了“用户-老板-译员”三种身份,也让我们在开始采访前有所担忧,她是否会对语翼的要求更为严格?
结果多少有些意料之外却又情理之中,她既表现出了对翻译质量和服务的高要求,对译员翻译工作的同理心,同时又因为深入了解这个行业,给予语翼的商业模型以最高的认可,她认为,语翼大概就是她脑海中最理想的模式:以AI作为技术支撑,快速、透明、低价。以下为用户受访内容:
随时随地找到译员,让人更有安全感
我一直在思考,翻译行业的未来走向是什么,也因此感觉到你们的模式会取代很多翻译公司。翻译公司最大的弊病是什么?慢!你们这个平台又快、还保留了翻译公司直接沟通的好处,等于是把所有的优势集合在一起,这个是很难得的,这个是最佳模式。
翻译行业就这样,你问客户什么时间交稿,客户只会告诉你越快越好,而不会说:我不着急,你什么时间都行……事实是,不急不会找你呀,所以对于翻译行业来说,时间永远是最大的优势。你们这个平台本身就能给我带来这样的安全感和信任感,不管什么时候我随时随地都能找到人,我觉得你们这个模式以后直接就能把很多翻译公司弄死了,他们没办法做了。
让译员爱惜,自己的品牌
我知道一些翻译平台,像365、还有国外的Gengo,他们最大的问题是让我感觉不能跟译员沟通。站在译员的立场上,如果他们能直接跟客户联系,知道自己在给谁干活,他们会更有一种责任感,而这份责任感会督促他们高质量完成翻译,而不是在幕后抱着一种:我做什么用户都不知道的心态。坦白说,对译员来说一旦实名他就会在乎自己的品牌,我以前是做翻译的,我知道这个感觉,这个是语翼最大的特色之一,现在没有其他平台能做到这么好,因为让翻译公司脱离中介的思维,这个是很难的。
此外还有一个好的地方就是客户能给译员打分,这会督促译员不糊弄,比如有些译员,他们不是水平不行,而是态度不认真。你们这个机制可以激励他,让他发挥最好的状态,而且给了客户透明的预计交稿时间,这也就是把客户需要的时间、效率发挥到机制,我觉得这个模式应该就是完美的模式了。当然随着时间推移越来越好,比如译员越来越精,质量、效率都越来越高,这肯定是需要时间的。
AI+翻译,这是完美的模式
AI体验挺好的,很快,直接帮我把擅长的译员选出来,如果你们这个AI精准度越来越高的话,肯定会更好。人工智能发展到现在,机器不能完全取代人来,这个我们是确定的,我在英国有这么个感觉:人会越来越累。
简单的工作客户都不会再找人做了,机器可以完成大量的工作;比如几次我在语翼下的单,基本都是扫描件、视频、语音这种,需要人类二次加工的,机器完全搞不定。但这也意味着我有时候需要即时的报价,尽管你们这类文档是需要人工处理,有一个时间差存在,但我认为语翼已经做得很快了,找其他公司更慢。
还有精品转录这块,其实我试过讯飞这个平台,他们现在是纯中文可以转录,但是中英夹杂还得人工做。这块的需求我觉得会越来越大,国内市场对于视频、精品翻译的需求都在往上走。
最近做口译的人工智能特别多,比如腾讯、科大讯飞,像之前腾讯在博鳌论坛上出现了那么大问题,为什么大家还在用?最大的原因是翻译错了不致命,翻译不准也不能怎么样,然后这事儿就过去了。
其实这是一个让人很纠结的问题,你明明翻译错了,对用户来说却不那么重要,这时候就出现了一个问题,用户可用你、可不用你,所以才会出现越重大的会议,越不需要现场问答的会议,人工就越容易被取代。
不是机器不靠谱而是人类不靠谱
我是一个喜欢思考的人,就算我的朋友告诉我人工智能会取代我,我也会首先去思考这事件背后的原因,比如像现在机器翻译出来之后,我会去思考腾讯翻译、搜狗翻译都是什么。我也特别感谢机器翻译,他们让我知道了人类多么不一样。我经常跟别人分享这样的理念:最后不是机器打败人类,而是人类拯救自己。
机器其实很靠谱(此处的靠谱是指符合语言使用规则及语法逻辑),是人类说话太不靠谱了,只要人类说话一靠谱,机器翻译的都是准的,关键是人类自己说话都说不明白。
有时候我会发现机器翻译的稿子不准确,但你一深琢磨就会发现,其实真正的原因是中国话会产生歧义;我也会去想以前自己翻译的时候,为什么不会觉得有歧义,只会觉得那是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东西,这时你才会意识到,人类的语言是那么的博大精深,而人类说话背后有这么多意思,机器不可能懂。也正是机器搞不定,你才会知道人类有多么伟大。
我能给语翼的模式打满分,但综合译员、质量这些,我觉得还有进步的空间,能给打个七八分。我是平台的金牌会员,说明我对你们是认可的,而且用的这段时间感触很多。我觉得你们是目前最好的模式,但最好的模式是否还有可改进的空间呢?说到底,我觉得不论是翻译平台还是翻译公司,质量都是最重要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