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是世界第二包装大国,近年来,商品过度包装问题已引起各级政府重视和社会公众的关注,有关部门陆续出台了相关政策举措予以应对。但总体来看,这一问题依然较为严重。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深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促进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全国政协委员、民革广东省委会副主委、中山大学国际金融学院教授吴培冠呼吁:“近年来电商物流迅猛发展,使商品包装过度问题更显突出。应抓紧推动完善国家层面的包装立法,建立有关包装的法律体系。”
吴培冠介绍,上海市市场监管局去年对电商平台销售的饼干、化妆品、茶叶等商品进行包装计量监督抽查,结果显示,抽查的50批次商品中有12批次存在过度包装问题。其中茶叶和咖啡包装不合格发现率为20%,化妆品包装不合格发现率更是高达70%。
“包装过度是指超出正常的包装功能需求,其包装空隙率、包装层数、包装成本超过必要程度的包装。”吴培冠指出。在吴培冠看来,商品的包装过度会产生许多危害——
从能源利用率来看,导致损耗更多的能源和原材料,若不能及时有效地回收和处理,产生的包装废弃物会造成严重环境污染。
从经济效益来看,也会使得消费者的利益受损,使用包装而引发的成本(如价格、税赋、包装的回收处理等)最终都由消费者承担。
从市场秩序来看,还会破坏市场秩序,损害绿色发展社会风气。如果商品包装过度没有得到有效遏制,某些企业的经营重心从商品的质量转向包装,依靠包装吸引顾客、占领市场,这种手段会引起其他企业效仿,致使过度包装现象越来越严重,陷入恶性循环。
吴培冠建议,应该抓紧推动完善国家层面的包装立法,建立有关包装的法律体系,“目前我国包装行业涉及的法规散见于环保及其他行业相关的法律条文中,还没有一部完整的包装法。制定包装相关法律是依法治理生态环境的必然要求,也是包装行业快速发展的客观要求。”
吴培冠表示,可依据我国国情,结合环境相关法律的原则性条款,制定商品包装法等专门性法规,保障司法及执法等活动有效开展。还可根据市场变化情况和材料工业技术的发展趋势,制定技术性的国家标准。法规与标准相辅相成,构建起完善的法律框架。
有法可依,还要加强监管。吴培冠提出,应加强对已有法规、通则和规定执行情况的监管。首先,各级政府应明确执法机关的主体和程序,成立专门机构或内设部门,协调政府部门、专业检测机构和消费者共同执行监管工作,同时增加对商品包装过度情况的抽查频率。其次,可推动成立民间行业协会组织,负责细化各自行业包装的具体标准和执行情况的监督,帮助政府分担监督责任。在消费者层面,应鼓励消费者对包装过度进行检举,检举经认定后可获得一定的奖励。
既要织密法网,也要激活企业推行简约绿色包装的动力。吴培冠表示,要鼓励简约绿色包装。用奖励的方式从正面激励企业推行简约绿色包装,可以设立各层面的简约绿色包装奖项,打造简约绿色包装的标杆和榜样企业,引导企业将简约包装塑造为自身的品牌卖点。
“简约绿色包装要从源头开始,做好技术研发、绿色设计。”在吴培冠看来,应加强对包装技术研发的支持。随着我国电商快递行业的迅速发展,包装使用数量逐年攀升,可顺应潮流从线上对过度包装进行变革,因为在电商平台,相对质量、价格、评价等因素,商品的包装对消费者购买决策的影响力更小,这种特殊的电商环境有助于包装减量化的实施。政府可以加大对包装技术研发的支持力度,比如在科研项目立项、高新技术项目评定等方面,对相关科研单位、包装制造企业给予更多支持。
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
(来源:K哥聊出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