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给大家梳理一下。
1、最早是从2020年1月30日起,印尼海关进口商品的征税阀值从75美元下降到3美元,通过这种方式来保护本土的卖家。因为Lazada和Shopee把税费加进销售价格之后,跨境卖家的商品就显得不再那么有竞争力了,不断哗啦啦往下跌。
2、前阵子因为海量来自Shopee上Mr.Hu的包裹,印尼人民又吵起认为中国商家抢了印尼本土人民的生意。Shopee印尼公关主管不得不出来澄清,在虾皮上跨境商品销售占比在3%左右,而印尼本土卖家销售占比接近97%。
碰巧,我也曾在Mr.Hu所在的上雪工业园待过。
3、3月6日,印尼总统佐科呼吁印尼民众爱“国货”,抵制“外国货”,并表示会坚决手段来处理。
4、3月18日,印尼第三大电商平台Bukalapak宣布停止跨境招商。
5、3月22日,虾皮宣布印尼站点禁售穆斯林相关服饰、不能低于30000印尼盾、以及针对食品、药品和化妆品需要BPOM认证。同时,将每180天清除一下不出单的商品。
6、除此之外,根据当地卖家的反馈,还将对家电、玩具和汽摩配要求SNI&POSTEL的认证。
梳理完了,聊聊我的观点。
1、中国卖家与当地华人卖家(中国人的后代)在电商运营方面,如果不加以限制,的确会没本地人什么事。背靠中国强悍的供应链,许多卖家的零售价可以做到比当地人民的批发价还便宜,他们因此称之为“掠夺式定价”。
这跟电商没关系,东南亚线下的传统商业基本也都是被华人垄断。
2、疫情一方面加速当地电商发展,一方面当地政府、人民也因旅游业和服务业的暂停而大量失业,没有收入。那么为了保护当地人,提高收入,就务必会通过产品资质、企业主体、关税提高跨境卖家进入门槛。
不止印尼,去年泰国都在查电器类的TISI认证,所有平台的海外仓都被查了遍。可以想象,未来东南亚的其他国家也会陆续跟进。
3、本土化很重要,进而合规化也越来越重要。再好的运营能力,若产品不合规,都随时可能被政府的“政策”灭掉。东南亚存在灰色空间,但执政者也会不断打击这一块。
4、“得印尼者得东南亚”,想要做好这片市场,印尼仍然是不可或缺的一个。印尼不是完全不能做了,只是做的门槛更高了,以及不想合规的风险与成本更大了。对于有能力正规化的团队,这是利好的。
5、关税影响的是跨境卖家,资质认证应该是一视同仁跨境与本土,即就算你有在印尼海外仓有货,也得开始考虑办理相关资质的事了。在最严格的情况下,不是花点钱行使一下就可以解决的,而是平台会直接要求下架不具备对应资质的商品。
6、跨境号与本土号、海外仓与虚拟仓、产品有资质和无资质、灰关和正清。东南亚市场当然没办法一下子全部正规化,只是趋势使然,我们要习惯在不正规的情况下逐步正规。
7、Tokopedia现在应该开心了,原本还在纠结要不要来中国招商以抵抗来自虾皮的竞争,现在可以专心服务好本土商家了。Tokopedia应该还很难开心,比起跨境,本土的华人与中国卖家才是真正强悍的,不抢这批卖家还是很难与其竞争。
8、行动快的服务商,已经开始在推出印尼本土化合规的一系列服务。
(来源:林超聊跨境)
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雨果跨境立场!本文经原作者授权转载,转载需经原作者授权同意。
(来源:林超聊跨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