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收藏,可在 我的资料库 中查看
关注作者
您可能还需要

“走为上计?”盘点跨境卖家的4种退场方式

如何消除不利因素,摆脱环境困局,突破品牌瓶颈?

“走为上计?”盘点跨境卖家的4种退场方式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狂飙数年的跨境电商行业正在回归理性。一方面,无论是亚马逊封号潮事件,还是疫情冲击消费力、通货膨胀、汇率波动、国际物流等压力和困境,这些因素的叠加让跨境电商企业面临不确定性逐渐增多。另一方面,在平台运营需要越来越合规的前提下,竞争也变得更为充分,卖家想要获得业绩增长,自身必须具备许多核心竞争力,比如产品力、品牌力、供应链能力、组织管理能力以及资金实力。

市场局面“攻守易势”,很多企业开始重新思考战略布局,尝试一切方法稳住眼前的利润,但真正能实现目标的寥寥无几。如何消除不利因素,摆脱环境困局,突破品牌瓶颈?摆在卖家眼前的无非四种选择:

“走为上计?”盘点跨境卖家的4种退场方式

01

上 · 市

大部分具备规模的企业,面对经营困境时的第一想法,就是拉投资上市。这在跨境电商行业也一样,作为一种能快速筹集大量资金的途径,上市是卖家们面临销量下滑、存货量过高、资金链风险加大时的救命稻草。

但上市是一项条件苛刻的商业行为,且周期十分漫长,往往长达一年,甚至两三年的时间,而对于绝大多数的卖家,资产规模和盈利水平远达不到上市的门槛,甚至有在花费了时间金钱后,却无法最终实现上市的情况。以标准最低的创业板为例,公司在发行前净资产不能低于2000万元,且连续两年净利润不低于1000万元。此外上市也需要一笔不小的支出,包括中介机构费用、发行与交易所费用和推广辅助费用等等,根据深交所的对106家中小板企业统计,平均上市成本1676万元,占融资额的6%。

就算成功上市,也只是踏出了新长征的第一步,套现出场也需要经历很长的锁定期,离财务自由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这条路并不是一帆风顺,不进反退的跨境企业比比皆是。

去年11月,“跨境鞋服第一股”子不语在香港上市,2019至2021年的三年间,子不语的收入从14.29亿元增长至23.47亿元,净利润从8110.9万元增长至2.01亿元,企业前景一片光明。然而在2022年业绩出现转折,其招股书显示,截至2022年6月30日,子不语净利润为6130万元,较去年同期同比下降了46.3%。预感到危机的子不语立即筹备上市,但收效甚微,截止3月3号收盘,子不语每股股价报4.54港元,相比上市时的8.36港元下跌幅度超过45%。

另一项值得关注的是,2022年中国跨境电商融资总额为62亿元,同比下降70.15%,仅为2021年融资总额的三成,也创五年来最低。这意味着投资者对跨境电商企业不再像以前那样抱有坚定信心,往后卖家寻求上市会更加困难。

02

清 · 仓

清空库存关店是最简单也是最直接的退场方式,通常1-2个月,实现短期高效。但这种追求效率摒弃利润的方式,也意味着品牌从此不复存在,对卖家的事业心是不小的打击。即便其套现效率较快,却并不能一蹴而就,没有保障的低价,消费者也许并不买单,如此成本更加难以收回。

以2014 年创立于澳大利亚的家居电商平台Brosa为例,这家公司在去年12月14日进入了Voluntary Administration(公司自愿被接管的一种破产程序),为清理积压库存,当时Brosa在网站首页开启了“破产骨折大甩卖”。2023年1月31日,公司正式进入清算阶段,然而经过一个多月的清仓甩卖,平台仍存在约1000万美元的未履行订单,超过5200名消费者受到影响。

由此可见,缺少计划性的清理库存并不能给经营者带来好处,多年的用户积累,Listing积累,都在清仓中变成毫无价值的“数字废品”,卖家只能重走长征路。

03

托 · 管

若靠自己无法突破瓶颈,许多卖家会选择将品牌和店铺交给跨境代运营商,后者通常会为企业提供一站式服务,从市场调研、产品策划、到店铺搭建、运营管理、订单处理等面面俱到。根据代运营的业务范围与周期长短,其收费从几万到数十万不等。抛去成本不说,所需时间也难以得到明确答复,具体多久运营可以有起色,哪一个阶段可以取消托管,取消托管后是否可以保证后续无忧,这些问题就像薛定谔的猫难以琢磨。

更加值得注意的是,代运营合同通常不保证盈利,仅是转移压力,无法转移风险。在合作前期,工厂或品牌出钱出货,代运营无需承担风险即可获得分成。随着规模扩大,风险不均衡、利益分配不均、品牌权益不清晰等问题相继而来,最后双方的关系一般都很难完美收场。

2022年12月14日,跨境代运营服务商四海商舟发布了告员工书,宣布结束经营,并进入清算程序。这场仓促的告别让许多人始料不及,四海商舟的历史悠久,是出口跨境电商领域内规模较大、产品线比较完善的服务提供商,其50%以上服务的客户都是行业Top3的出口企业。

这艘在过去十几年里承载过无数中国企业出海的商舟,终究还是沉没在了市场的巨浪下。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其标杆客户“浙江正特”在去年9月停止了双方长达数年的代运营合作关系,这与前文提到的风险与利益不均衡问题息息相关。

04

出 · 售

大卖上市,小卖清仓,不温不火的中型卖家(1000万~7000万营收)则夹在两难境地,既达不到上市要求的动辄数千万的利润门槛,也不愿接受清仓甩卖的那点微薄收益。在尝试代运营仍不见起色后,摆在卖家眼前的只剩一条路——出售品牌。

出售品牌是区别于前面三种方式的另一种选择,兼具时间和效益。收购一方的品牌聚合商主打“收购+分红”的商业模式,不仅拥有与代运营商同样专业化的团队和丰富的运营经验,甚至在品牌建设方面要更胜一筹。在帮助品牌拓展销量的同时,聚合商也为卖家承担了全部风险与压力。这也是为什么出售品牌能在近两年成为主流,与其在漫长的股价拉锯中等待,中型卖家更愿意一步到位。

2022年,亚马逊头部母婴卖家Mina经历了广告成本上涨,利润一波三折之后,原有的品牌发展规划被打乱。为应付危机所进行的战略改革,由于缺乏精细的计划,执行情况混乱,不但业务线没能拓展,还白白浪费许多资金,如果情况再不出现转机,Mina的母婴品牌很有可能成为万千清仓店铺中的一员。

紧要关头伸出橄榄枝的是品牌聚合商雨林Rainforest。虽然店铺出现业绩下滑,但核心问题不在于品牌本身,而是经营者达到自我能力阈限,加上大环境的旁敲侧击所必然出现的结果。雨林看到了这个品牌真实的潜力,双方的从接触到合同落地前后只用了一个月的时间,去年11月,这个曾多次进入亚马逊母婴品类TOP前5的品牌被雨林以超3倍的估值收购。创始人Mina多年的心血得以保留,并手持数百万美元从容地离开跨境舞台。

关于 · Rainforest雨林

雨林Rainforest 2020年成立于新加坡,是一家专注亚太地区的电子商务聚合商,主要收购类目为母婴、孕妇儿童、家居。于2021年11月正式进入中国市场,截止至2022年共收购了15家亚马逊品牌,公司决定在2023年继续加大收购品牌的投入力度。

当越来越多的品牌走向“消亡”,对跨境电商环境是巨大的破坏,而雨林Rainforest正是帮助卖家解决成长危机,挽救暮气品牌的电商生态守护者。如果有出售品牌的意向,欢迎点击【阅读原文】或扫描下方二维码联系雨林Rainforest。

“走为上计?”盘点跨境卖家的4种退场方式

推荐品牌得佣金

“走为上计?”盘点跨境卖家的4种退场方式

(来源:韦恩聊资本)

本文作者对该作品拥有完整、合法的著作权及其他相关权益。未经许可同意,任何个人或组织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内容。转载请联系本文观察员,违规转载必究!

相关标签:

分享到:

--
评论
最新 热门 资讯 资料 专题 果园 标签 百科

收藏

--

--

分享
韦恩聊资本
分享不易,关注获取更多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