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信息更迭速度的逐渐加快,消费者被巨量数字信息围绕,同时影响消费者的购买决策,购买链路也变得更为冗长复杂。在这样的环境之下,内容则成为了消费者建立品牌认知的重要途径。
消费者接触的往往是流动的信息,记忆点总是有限的。而对商家而言,用优质的内容去表达自己的品牌,使之成为品牌与消费者链接的一个窗口,是除保证产品本身的竞争力之外,值得从业人员去思考的。
品牌营销的呈现在消费者眼前的方式,从过去到将来的很长一段时间依旧以内容为载体,就像是一扇小窗,消费者在窗外看到里面的内容,从建立起品牌的初印象。
而品牌也从来不缺内容,缺的是内容精确匹配的能力,让对的内容在对的时间匹配上对的群体,才能提高品牌营销的效果。
以Facebook和instagram为例,在内容矩阵被打通之后,根据用户的行为,从性别、年龄、地区等维度生成了用户画像,再借助巨量引擎强大的分发能力,对不同特征的群体投放具有针对性的效果化广告。
借助平台的能力,品牌可以找到自己的目标消费人群,而消费者也可以通过内容了解和选择品牌,使得品牌营销事半功倍。
如果说商品的流通需要的媒介是货币,那么信息的流通靠的就是内容传递。通过内容的连接,我们可以快速聚拢到一批具有共性的群体,由这些群体可以形成组织,也就是我们常称的圈。
在这样的氛围之下,品牌能够通过圈内个体间关注、点赞、评论等互动,形成了一张无形的流通网,而品牌的营销内容就在这张网上无限流通。
源于是个体自发性的行为,内容传播也能在不受排斥的前提下,无形中渗透进其他群体的心中,也就是常说的出圈。
独有内容对品牌而言是竞品难以逾越的壁垒,纵观各大品牌的历史营销企划案,总是紧跟当下高度聚集、争议性强的话题,可以在第一时间吸引到消费者的关注,让内容触及的范围更广。
想要建立独有的内容壁垒,必须紧跟当下热点趋势,将其极致化,营销最害怕的就是平庸化;
就像华为手机引入徕卡影像,哪怕仅仅只应用于旗舰机型,但是给普通消费者留下了“华为手机影像能力强”的品牌印象,同时还提升了品牌溢价,为冲击高端旗舰提供了持续的势能。
(来源:出海通TecRetail)
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雨果网立场!本文经原作者授权转载,转载需经原作者授权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