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2月4日,美国宣布取消T86免税政策并对中国商品加征10%关税,导致清关成本激增(如每票包裹需预缴35%关税保证金及20元/票报关费)。
因海关处理能力不足(如肯尼迪机场积压超100万包裹),特朗普政府于2月8日宣布暂缓执行,恢复T86免税至系统完善,但长期取消趋势不变。
告别T86免税政策,超10亿件小包裹要何去何从
应对策略
1. 转向海外仓与本土化布局
规避清关风险:通过海外仓提前备货(如亚马逊FBA、第三方仓),实现“本土发货”,缩短配送周期(平均缩短2-4天)并降低关税压力(仅需支付10%额外税,无需叠加报关费)。
供应链韧性:头部企业如SHEIN已在美国设仓,Temu计划在美东/西布局,中小卖家可通过第三方仓实现“离境即退税”。
2. 清关模式调整与成本分摊
T11简易报关:物流商(如云途)推出T11通道,清关费用低于正式报关(T01),但需提交完整AMS/ACAS信息并预缴关税保证金。
分拆货值:将单票包裹货值控制在800美元以下,利用政策缓冲期降低风险,但需避免被判定为“化整为零”。
3. 供应链多元化与市场转移
多国中转:通过墨西哥、越南等第三国中转,利用当地自贸协定(如USMCA)降低税率,但需应对中转国政策风险(如墨西哥加税暂缓)。
新兴市场开拓:东南亚(Shopee、Lazada)、欧洲(速卖通)成为替代选择,部分卖家转向巴西、中东等关税政策宽松地区。
4. 合规化与产品升级
精准申报:使用USITC官网匹配HTS编码,确保货值、品名准确(如避免“日用品”等模糊描述)。
品牌化转型:提升产品附加值(如设计联名款),减少低价倾销依赖,对冲成本压力。
行业趋势与长期布局
1. 半托管模式红利期
平台(如Temu、SHEIN)加速引导卖家转向半托管,流量向海外仓商品倾斜,半托管店铺GMV占比已超20%。
半托管要求卖家自建海外仓或使用平台指定仓,中小卖家面临资金门槛,行业集中度提升。
2. 物流体系重构
干线+海外仓+本地配送:规模化运输(如海运整柜)降低单件成本,结合本地仓提升履约效率38。
私营物流商崛起:UPS、DHL等因政策稳定性受青睐,逐步替代USPS等敏感渠道。
3. 政策博弈与行业洗牌
低价商品出清:依赖直邮的白牌工厂与小卖家加速退出,头部平台(如Temu)通过供应链整合维持低价优势。
物价上涨传导:美国消费者面临涨价压力,一元店(Dollar Tree)或复苏,但难以完全替代中国低价商品。
相关文章推荐:T86政策反转对Temu、SHEIN的影响与潜在转机分析
封面/图虫创意
(来源:出海记事本)
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雨果跨境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